新闻动态
1991年中越双方全面停火,西方认为我国收获颇丰,这是为何?
1991年中越双方全面停火,西方认为我国收获颇丰,这是为何?
自1979年2月17日,到3月16日,历时一个月,对越自卫反击战宣告结束。
这是世人印象里,普遍认为的中越之战持续时间,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。
实际上,两方在接下来的十年之中就没停止过交战,还是直到1991年才全面停火。
仗打了整整十年,任谁看来都是一件劳民伤财的坏事。
不过,在西方视角中,他们认为此战令我国收获颇丰,而这也正是我们愿意将战争不断拖延的原因所在。
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我国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,十年之后我们又在其中收获了什么呢?
忍无可忍
要想搞清楚这件事,咱们还是需要先从这场战争的起因开始说起。
20世纪70年代后期,曾经称“同志”的中越之间,其关系已到了濒临破碎的地步。
而这一事件的诱因大体有三点,首先来讲“升米恩斗米仇”的道理。
众所周知,自打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便对周边饱受欺凌、殖民的国家伸出了援手。
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,是出于同样曾被侵略、殖民的国家的感同身受。
同时,为了避免唇亡齿寒,作为相邻的两个国家,理应互相交流,携手共进。
朝鲜如此,越南亦是如此,法国人来了,陈赓大将前去教导、训练越南士兵,帮助他们提高战斗力,最终击败了殖民者。
美国人来了,我们亦是要钱给钱、要人给人、要枪给枪,整整二十年,花费了上百亿,这才让越南北边完成了统一的壮举,并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利坚人。
可也正因如此,长期的援助已经让越南人渐渐习惯,认为中国对他们的帮助是理所应当。
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,一旦我们减少了援助,那迎来的自然不是理解,而是怨恨和责备了。
其次,自身实力的强大也让越南迷失了自我。
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,之所以能够屡屡击败强敌,有一多半都是中国的功劳。
是我们国家派遣战士到前线,不遗余力地支援,这才让他们这样的小国击败了强敌。
而在他们看来,这一切都源于自身的努力。
当然,事实上在越南战争后,越南军队的战斗力也的确不弱,在世界范围内都能排得上号。
骄傲、理所应当的心理衍生出了野心,因此,他们先是对周边国家大打出手,大行侵略之举。
随即,他们又妄想称霸亚洲,亚洲大陆上最强的就是中国,这也是越南开始在中越边境上大肆挑衅的原因。
最后一个原因,苏联的撺掇也是不可忽视的。
要知道,在20世纪50年代末,中苏关系便已经恶化。
事实上,一直以来,苏联都希望中国能够处在他们的可控范围内。
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,不愿与其他国家拉帮结派,搞“大哥”“小弟”那一套。
再加上后续的种种事端,两国更是直接从原本的亲如一家,变成了势同水火。
而这种局面在中美关系破冰,基辛格博士、尼克松总统相继访华后,亦是愈演愈烈。
苏联感觉到威胁,自然不想让中国好过,一系列的手段接踵而至,恰逢越南的野心快速膨胀,他们怎么可能愿意放过这个大好时机呢?
就这样,在三个大原因的驱使下,越南的举动变得越来越疯狂,又是侵略柬埔寨,幻想将其纳入自家领土。
紧接着,他们又是在中越边境疯狂挑衅,制造出了无数的流血冲突事件,如此这般,忍无可忍也无须再忍。
因此,就在1979年2月17日这天,一场浩浩荡荡的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!
但说实在的,战争之初,看好中国的国家并不多,他们如此认知也不难理解。
那时的越南军队堪称是百战之师,不少军人都经历了十年以上的战斗,经验丰富、心狠手辣。
再来看看我军,算上对印自卫反击战,我军已有17年没打过仗了,若是不算,这个时间更是达到了26年。
在西方眼中,百战之师对上承平日久,谁胜谁败岂不是一目了然吗?
然而,当中越双方真的交上火后,打脸却来得飞快,短短几天,我军就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越南国土。
之后,我军更是一举攻占了谅山等关键阵地,逼得越南军队不得不放弃柬埔寨,大军全部回援抵挡。
到了战争的最后,我军还不忘将当初援建越南的物资、工程烧的烧、拆的拆,之后才全军撤出了越南境内。
这一战历时一个月,毫无疑问,获胜方是中国,广大国人亦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,可说到这里,一个问题却随之出现。
既然我们赶走了侵略者、并逼迫他们停止了侵略他国的行径,还出了气,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,为何之后还会和越南鏖战了整整十年呢?
战火再起
1979年3月16日,伴随着战略目标的圆满达成,我军亦是大方全部撤出了越南境内。
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,两国之间的冲突却并没有结束,反倒是紧接着持续了整整十年,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原来,并不是我国得理不饶人,完全是惨败令越南当局丢失了理智。
国际上的嘲笑、民众的质疑让他们恼羞成怒,再加上眼看着中国军队撤出越南境内,他们还以为我军是后劲不足才仓皇逃离。
因此,新一轮的袭击、骚扰很快便再度到来了。
仅在战后不久,中越边境上就再度燃起了战火,越军非但没有吃一堑长一智、长些教训,反倒是加大了攻击力度。
不单强行攻占了一些我军驻扎人数较少的据点,更是对我国境内的学校、农场展开炮击,打死打伤了许多无辜的村民、学生。
闻听此讯,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、首长们瞬间就坐不住了。
众人都一致认为越南此举是得了便宜还卖乖,是不知好歹、不分是非,对于这样的国家该怎样去改变呢?
没错,只有真刀真枪的反击,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疼!
因此,仅在第一时间,针对越南军队骚扰行径的反击作战随之展开了,其间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很多,不过大部分都只是持续了几天,甚至是几个小时,这里便不细说了。
我们就着重来讲讲持续时间最长、规模最大,也是导致双方缠斗10年之久的老山战役。
1984年4月,老山战役爆发,直到1989年10月这才彻底落幕,足足五年的交战这才将一些局部的小冲突串联了起来,令对越自卫反击战持续了十年之久。
至于为何,原因也很简单,一方面是老山地区特殊的战略位置。
此处,既能够俯瞰中国境内,又能够对越南腹地一览无余,谁能拿下此地,就意味着谁能对敌方产生巨大的威胁。
所以,自古以来,越南对老山都颇为看重,而这也就是中国古代王朝一直无法牢牢掌控越南,将其彻底纳入版图的原因所在。
另一方面,老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是导致中越双方大概率发生小型冲突。
当地常年被大雾笼罩、气候潮湿、环境恶劣,大规模军队在其中无法施展。
战斗只能一点一点推进,这对于越南来说无疑是优势,意味着兵力劣势的他们可以慢慢耗。
而这对于我军来说就是噩耗了,由于无法派遣大军长驱直入,这才始终无法将小规模战役的胜利转化为胜势。
最后,还有一个原因亦是极为关键,那就是彼时中越双方国内的局势。
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,正值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,国家需要钱去搞建设、促生产,还需要将海量的资金投入到对外贸易上。
我国不愿意发生大规模的战争,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发展,打仗赢了,输了国家发展是最要不得的。
而越南方面更惨,南北矛盾愈演愈烈,国家财政苦不堪言,西方世界的制裁打压亦是片刻未停,说是内忧外患都毫不为过。
在这种局面下,显然,敌我双方都没有能力展开大规模的战争,但矛盾又必须得解决。
于是,中越两国就这样默契地将决战地选在了老山。
1984年4月28日,老山战役正式开打,首先出风头的是我军。
伴随着多轮炮击和冲锋作战,仅仅用时17天,我军便接连收复了老山、者阴山、东山等阵地。
而见此情形,越南军队也不甘示弱,当即发起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反击,大大小小的战役进行了十多次。
结果都一样,越军的攻势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效,全部都被我军第119团击退。
如此这般,令越南国内恼羞成怒,就在当年七月,他们特地请来了几名苏联的军事顾问。
并且,他们下了血本,派遣了两个炮兵旅、五个步兵团和一个特务团,妄图从多个方向对我军施行夜袭,一举夺回老山阵地。
不得不说,这次作战当真算是老山战役中,我军最为危险的一次,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,阵地曾经几度易手,战士们亦是伤亡惨重。
但幸运的是,在敌军此前的连续进攻下,我军指挥官早早便有了防备,在松毛岭地区布置了大量的反步兵地雷,又调来了大批的火炮。
这才在最终耗尽了全部三万枚炮弹的情况下,击退了敌军的进攻,守住了老山阵地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国究竟如何调整,将局势逆转为对自己有利的呢?
老山车轮战
老山战役堪称是意义重大,对敌我双方都是如此,对于越南方面,竭尽全力却依旧败北的结局,让他们认清了现实。
从此之后,大规模的作战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尽是一些小规模的袭击、骚扰。
而对于我军来说也是一样,连续的作战令将士们身心俱疲,不利于后续作战。
因此,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,也为了战士们的身体着想,大名鼎鼎的“车轮战术”就此诞生!
那么,这个车轮战术具体是如何操作的?
从1979年打到1984年,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五年,此刻的边防战士们早已身心俱疲。
因此,为了大局着想,一个天才的想法横空出世,那就是施行车轮战!
车轮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
简单来说就是撤下激战许久的昆明战区,令全国各地的其他战区轮番上阵,一支部队打几个月,从另一个角度来突出我们的兵力优势。
此言亦此行,在接到命令后,北京军区、福州军区、南京军区、沈阳军区、武汉军区、广州军区以及总参直属的工程兵建设115团,都先后派兵参与了作战。
这样的安排去打一个小国,越南不输才叫怪事。
自打黎笋去世,阮文灵上台之后,中越边境上的冲突便有了缓和的趋势。
双方逐渐走上谈判桌,并最终于1989年达成了一致意向,停止了这场延续了整整十年的冲突。
自此,中越边境总算恢复了和平,而说到这里问题随之出现,连年征战向来是亏损国力的代名词。
为何西方还会说中国在此战之中受益匪浅呢?
同样的,关于这个问题,原因大体有三,首先是军事上的。
前文提到,自打对印自卫反击战后,中国军队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没打过仗了。
就算有一些零星的冲突,也都在西南边境、东南沿海,其余地方的部队根本都没有开枪的机会。
但这场战争下来,情况就大有不同了,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妙计之下,车轮战术直接就让全国的大部分军区接触到了战争。
用这种小规模、低损失的战争去练兵,令军人们取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,这难道不是巨大的收获吗?
不仅如此,除了军人,在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上,十年车轮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,战争是科技发展的最佳催化剂,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。
靠着与越南的战斗,大量最新研发的武器装备得到了实战实验,通过实战得出的数据,也让军事技术专家们有了改进的机会,这是和平年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其次是经济上的,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,打仗花费的金钱是海量的,但从中我们得到的显然要更多。
一方面,通过将战争维持在小范围内,改革开放的大方针没有耽搁。
另一方面,中国积极与越南交战的状态,是我国与其背后苏联的博弈。
这场战争的胜利,无疑让我国在外交上有了更加自由的发言权。
最后在地缘战略上更是如此,别看我们只是小范围击败了越南、削弱了越南的实力。
但实际上,此举却在很大程度上,粉碎了苏联企图在东南亚地区扶植势力的阴谋。
若是真的让他们得逞了,我国的西南边境就将永无宁日,至少在苏联解体前不会有片刻消停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